close
????記者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反復溝通,成為唯一獲邀走進冬子桃花源的人,與冬子深度對話。目前,有關“沒錢也能任性”“詩意的棲居”等話題,還在網絡上持續發酵。不過,對於那些因此有借山棲居沖動的人,冬子明確表示自己的生活隻是個案,不可復制。
??? 選擇借山而居更多與性情有關
????從1月2日隻有55個粉絲的個人微信公眾號,因為《2014借山而居》的發佈,一夜之間吸粉3000餘人,到現在已經達到3萬多,點擊量超過45萬次,轉發15000多次,留言上萬。而在某藝術平臺公眾號發佈之後,閱讀量更是很快突破500萬,加上其他幾個藝術類賬號,“在帖子發出第三天點擊量就過千萬。”對於微信這樣比較私密的社交工具,這麼短的時間內,就達到這樣的數據,簡直是奇跡。青年畫傢、詩人冬子也對自己“無心插柳”的偶然行為產生的強勁效應感到意外,“我朋友圈就兩百個人左右,十幾個人轉,然後就丟瞭顆炸彈一樣”。
????200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冬子如今“借山而居”之處,位於以隱士文化為人所知的佛道聖地終南山。去年春天,冬子花4000元租下一處廢棄的老宅,使用權20年。在此基礎上花費幾千元進行改造,自己搬磚、刷墻、鋪地和吊頂等,修葺一新之後,便開始瞭喂雞養狗、寫詩畫畫曬太陽、睡到自然醒、“靠山吃山”的詩意的棲居生活。
????剛畢業的兩年,他曾在信陽固始縣“零零散散”帶過幾屆美術班,“代課工資不算低,四五千。但實在太消耗時間瞭,每天的精力和時間都給別人,就像個超市收銀員,隻有下班時間才是自己的。太荒廢瞭,帶瞭兩屆我就不玩瞭。”於是他回到西安,過起“想畫的時候就畫畫,不想畫就不畫”的日子。出生於1987年的冬子說,一個人是什麼人其實跟他選擇的環境無關,“我以前代課的時候,朋友都知道,心態跟現在一樣,隻不過現在時間更多一些。”所以即便自己現在不是在終南山“借山而居”,在山下也會是一樣的心態。
????“代課的時候,一到星期天,我就把畫室大門一鎖,幾百平米的畫室就是我的全世界,我就在裡面飛啊。”大學的時候,他在美院對面租的小屋隻有十平米,但到瞭晚上,當看到外面所有的燈都黑瞭的時候,他就覺得自己的十平米是在另一個空間裡,很有快感。“所以我即便不是在山上,仍然是詩意的存在。”
????後來之所以搬到山上,一方面是不希望受到太多“和自己無關事情”的幹擾,另一方面在山下消耗也比較大——花很多錢住很小一點地方,“自己要有個傢有個院子多好。”
????對於冬子來說,選擇終南山,是自己作為一個文人對民族性或文化根基的某種依賴。在冬子個人公眾號“沐暄堂筆記”上,很多人問這種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買賣4000元的院子哪裡有,冬子說這種地方太多瞭,“你往秦嶺山裡面再走兩個小時,整個村都是空的。每個城市都有農村,所以地方在哪兒,或者什麼價錢,都是非常無意義的東西,因為隻要你想這樣,在哪都有這樣的地方。”
????但他也表示,自己的詩意棲居,僅僅隻是個案,不具備可復制性。“我說個案的意思,是你隻看到桃花源的一面,不上班,好享受,然後就沖動瞭。”在回復熱心粉絲的微信留言時,他不忘對那些希望也找個這樣的地方詩意棲居的人澆冷水,“每個人都有桃花源的想象,而住山是有門檻的。最大的問題就是‘鬼怪蟲蛇’或‘空寂’。”在他看來,諸如半夜裡突然有動靜,“你真以為那是風吹草動嗎?那麼是什麼,和怕不怕,是哲學問題瞭,哲學問題你得有超越哲學的腦袋,才能做到‘心中有佛便是佛’。”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,以及享受孤獨的心態,不可能做到,更遑論“你會寫詩嗎?你能把讀世界的所有對話傾註到你的作品裡嗎?我都有,所以我才是我”。
????而“空寂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坎,就是孤獨瞭,想象當這個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的時候,你怎麼和這個世界對話?“威爾·史密斯演《我是傳奇》的開篇場景,就是那種空寂,想象一下,可能不是一天兩天,而將是一生。你能享受這種“孤獨的快感”時,其實差不多已經住進去一半瞭。”能夠戰勝這些,然後才是“寒冷”“酷暑”“背糧食”“沒菜吃”“下山”“上山”“伐木”“挑水”等現實問題,“每個人都有桃花源的想象,但桃花源隻是你看見的白天,而聊齋才是夜晚。”
????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,冬子說跟自己的性情有關。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和局限,但也都有自己的生活,有人可能更迷戀城市,我一個朋友就說他有上海情結,他就覺得上海好,在他眼裡上海的樓就像山水畫,他能在裡面找到他的詩意。我覺得那樣也挺好,住在哪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存在。”而對於冬子來說,借山而居是自己的唯一選擇:“我不能沒有桃花源”。
1 2 3 下一台中餐飲設備回收頁 尾 頁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